近日,闽南师范大学污染监测与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以“党建+环境教育”模式深度参与2025年C Green“公益助教计划”大学生绿色创新竞赛,推动专业科研与生态育人深度融合,取得显著成效。

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组织全体党员教师担任“绿色导师”,构建“党员导师+学生团队”双轨指导机制。教师们依托实验室在污染监测、环境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优势,从项目选题、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支持,指导学生聚焦“双碳”目标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现实问题,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融入实践教学。


在党员教师的精心指导下,5个项目脱颖而出并获奖。其中,“绿衍清源——校园水体生态修复与公众参与计划”因创新性地融合公众参与机制,被评委誉为“环境教育创新典范”。此外,“山海无‘蚁’——漳州红火蚁入侵下的生物多样性保卫战与绿色治理方案”、“智御臭氧:基于机器学习和多源数据的福建省大气污染减排决策支持系”等多个项目,通过跨学科融合与社会联动,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生态建设的责任担当。
竞赛期间,党员教师践行初心使命,带头攻坚技术难题,积极对接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与环保企业,为学生争取项目资源与设备支持,推动多项技术进入校企联合孵化阶段。 目前,党支部正在建设“红色导师库”和“课程思政案例库”,并与东山县人民法院等单位共建“生态司法绿色创新实践基地”,形成“党建引领+绿色创新”的长效育人机制,为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输送兼具科技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“红色工程师”。
(文/图:闽南师范大学污染监测与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党支部)